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现代科技解析青铜器,取得一个重大发现:商朝

来源:科技风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6-1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谈及商朝灭亡的原因,最广为人知的答案就四个字,即纣王暴虐,比如史书上描述的“酒池肉林”、“炮烙之刑”、“比干挖心”等,无不说明纣王活该亡国。 然而,现代科技解析青铜

谈及商朝灭亡的原因,最广为人知的答案就四个字,即纣王暴虐,比如史书上描述的“酒池肉林”、“炮烙之刑”、“比干挖心”等,无不说明纣王活该亡国。

然而,现代科技解析青铜器时,却取得一个重大发现,推导而出的结论令人有些不解:商朝亡于铅中毒?

众所周知,商朝灭国1000多年之后的罗马帝国,上层贵族出现了集体铅中毒,而铅中毒导致不育、后代弱智、身体素质下降、精神错乱、智力衰退等问题,最终让罗马帝国不堪一击,难道商朝也是如此?


青铜器是一种合金,主要由铜、铅、锡三种金属元素构成,从商周到秦汉,中国青铜技术的发展,主要是调整这三种金属元素的比例。

1969年,美国学者对30件商朝早期青铜器检测显示,铜、铅、锡三种金属的平均比例是:铜占77.2%,锡占12.5%,铅占7.2%。

而且,一旦温酒,对青铜器加热,那么铅析出情况就更严重了。所以,除了酒器,青铜制造的炊食器也容易引发铅中毒。

然而,周朝也普遍使用青铜器,为何偏偏商朝可能因为铅中毒而亡?


其实,固然有周朝青铜器制造技术的进步,比如铅含量的降低,但更为重要的是商朝有一个周朝没有的恶习,这就是嗜酒。

商人嗜酒史上有名,《诗经·大雅》、《尚书·微子》等都认为商代后期政治腐败是由于“酗酒”所造成的。西周初期青铜《大盂鼎》上,指出商代百官“率肆于酒”(沉沦于酒)。史书上说纣王修建了很多离宫别馆,又作“酒池肉林”,为“长夜之饮”,大小贵族无不沉湎于酒色。

出土的青铜器也佐证了这一点:妇好墓出土的210件青铜礼器中,酒器就占了74%;20世纪上半叶,主持殷墟发掘的考古学家曾说,酒器在出土的商朝青铜器中几乎占80%;《殷周青铜器通论》中的统计数据显示,商周青铜器共五十类,而酒器占据了二十四类,接近一半。

更为重要的是,周朝建立之后不久,周公曾经发布《酒诰》,以商代亡国作为教训,严禁周人饮酒,甚至以死刑相威胁。周公未必知道铅中毒道理,但却对饮酒充满了反感、充满了恐惧,将饮酒与亡国联系到了一起,从侧面反映出商朝嗜酒之盛。


这一结论可以通过殷墟考古得到证实。

一,除了出土大量酒类青铜器之外,考古发现很多青铜炊器底部附着一层厚厚的烟炱,表面的纹饰也有明显磨损的痕迹,说明这些青铜器被长期加热使用。

二,对于殷墟出土的商朝尸骨,中国科技大学曾对其进行过一系列的测试,发现很多贵族体内的含铅量远超正常范围。

三,除了使用青铜器的铅中毒之外,殷商青铜器的作坊离贵族居住区非常近,而青铜铸造会对空气、水源、土壤产生污染,进而加剧商朝贵族的铅中毒。

其实,铅中毒也可以解释纣王,史书记载他是“资辩捷疾,闻见其敏”,为何后来变得昏庸残酷、举止反常?学者解读认为,纣王是慢性铅中毒引起了精神错乱,进而出现暴虐或。


当然,作为一个统治中国600余年的王朝,商朝灭亡肯定有着多方面的原因,是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制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,铅中毒只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。

不过,铅中毒针对的是商朝决策者——上层贵族,这就变得极为特殊,商朝领导决策层出现危机,而这些贵族又决定着商朝的方方面面,所以说商朝亡于铅中毒也未尝不可!

文章来源:《科技风》 网址: http://www.kjf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10/1493.html



上一篇:科技出行企业“碳中和”并非纸上谈兵
下一篇:科技赋能食品安全:从一盒牛奶背后的170Mb数据说

科技风投稿 | 科技风编辑部| 科技风版面费 | 科技风论文发表 | 科技风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科技风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